峥嵘岁月

首页
- 创先争优- 峥嵘岁月
我的岳父虞人荣
色调调节: http://www.plwines.com 2017年04月25日

严文森

我岳父虞人荣,中共党员,1982年从周巷区医院离休,今年98岁,是目前慈溪市最高龄的新四军老战士。他出生入死身经百战,为解放新中国和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。是难得的老兵幸存者,参加过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。他见证了新旧社会两重天,他亲历了我军的发展壮大过程,他倍感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。他入党70多年来,既有感天动地的事迹,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平凡业迹,应该说是大半辈子做好事的人了。在他的身上,展现了对党的赤胆忠诚,对工作的高度负责,对人民的无比热爱。

苦难中走上革命道路

1919221,他出生在龙山的贫农家庭,7岁时父亲就去世,14岁母亲逝世。从小成为孤儿,举目无亲,孤苦伶仃、衣食无着、又饿又冷。为了生活,他顽强地挣扎着生存下来。讨过饭,吃过树皮和野菜,当过放牛娃。为了活命,他求附近“新昌隆”街刘三泰糖球、糖麦果专卖店老板批发给他一担糖球糖麦果。他挑着这担糖球到蟹浦去卖,在经过蟹浦山登时,碰到了伪军,站岗的哨兵叫停,一下子出来10多个伪军,把他一担糖球吃光了。这些伪军不但不付钱,而且还对他拳打脚踢,砸碎糖球担,说他是三五支队的密探,并把他捆绑后捉进去见伪军队长。伪队长说:“先把他关押起来,明天枪毙”。但到第二天傍晚,且放他回家了。原来,他们村的总长太公得知伪军要枪毙他的消息,紧急到龙山镇朱镇长处恳求,朱镇长说:“虞家三房只有他一个孙子,他是良民,不能枪毙。经朱镇长担保,他总算被救出来了。这样,他的生活又没有着落了。

他到21岁时,因无经济收入,实在难以生存下去,为了活命,只得离家出走,向龙头场沿达蓬山脚边一路求乞,一天,在讨饭途中,忽然见到树林中穿灰色军装的队伍约50余人在吃饭,一个腰中佩带手枪的军人叫他过去,当即叫通讯员端来一大碗热气腾腾的肉饺子叫他吃,在同志们的称呼中才知道这位是新四军第五支队二中队程指导员,热情地问:“你为啥没有饭吃?”他说“我命苦啊!”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。“你不是命苦,而是这个黑暗的社会造成的。”程指导员继续说:“我们新四军就是坚决抗日救国,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的,我们欢迎你参加我们的部队!”他就是在这一天——194256参加这个部队的。当时到二中队任战士,不久调到五支队部当通讯员,后来到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报到,参加首届卫训班。毕业后到纵队司令部门诊室,担任余上特务营营部排职卫生员。后来又经过医训班6个月学习,任20军防疫队连职宣教组组长,是中国共产党把他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,培养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军医。

身经百战救国救民

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日寇加紧侵略中国,祖国大好河山已大部被日寇侵占,他亲眼见到龙山、龙头场一带日寇烧、杀、抢,强奸妇女,无恶不作。蒋介石消极抗日,积极反共,全国人民强烈要求蒋介石抗日救国,蒋竞提出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反动主张。是共产党、毛主席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积极开展抗日救国,挽救中华民族危亡。我岳父1942年至1945年随新四军参加了抗日战争,主要在浙东和泗明山一带开展游击战争。进行了艰苦的反“扫荡”、反“清乡”、反“蚕食”斗争,渡过了抗日战争中最困难的时期。在日、伪、顽、土匪的四面八方夹击中,新四军不但没有被消灭,而且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、越战越壮大。1944以后,他们新四军展开局部反攻和大反攻。直到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,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。

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,他参加过10大战役。194612月参加宿北战役,荣立二等功;19472月参加莱芜战役;19475月,参加孟良崮战役,荣立二等功;19477月参加鲁南战役;194811月参加淮海战役和豫东战役,荣立三等功;19494月参加渡江战役,荣立三等功;19495月参加上海战役。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第二战役,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第五战役,分别荣立三等功各一次。如194612月中旬,宿北战役打响,他随军部由鲁南南下到宿迁县北部地区,他们20军一营的任务是坚守三台山阻击战,这场血战打得非常残酷。一连是主力连,共113人,由营长傅寿丰亲自指挥,打得极为残酷。营、连、排指挥员多数相继阵亡,受伤的58位伤员是我岳父把他们先后救出火线,阵地上最后仅剩下9个人。他是这场血战中极为难得的幸存者哩!他写的《血战三台山》这篇回忆录,2009年刊登在慈溪市新四军研究会《三北风云》,《中国老年报》20091127第三版进行转载。

全心全意救死扶伤

他从军队转业到地方后长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。1953年冬季转业到了慈溪县卫生院任医政股副股长,党支部书记,即现在的慈溪市人民医院。1954年调到逍林区医院任院长,1957年调到慈溪市第一防疫站任站长。1958年调到龙山区医院任院长。1959年冬季,他调到周巷区医院,当政治领导,任内科医生。他牢牢记住共产党员的责任,一定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事事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。

1962年在流脑大流行时期,当时有一医生出了医疗事故,把一年轻女患者患的流脑误诊为流感,导致患者第二天死亡,病人家属万分悲痛,带了一批人找医院讲理,医疗纠纷矛盾突出,医院正常工作受到影响。而流脑病人源源不断来院住院治疗。他就主动担起收治流脑病人的担子。当时周巷区医院只有20余个病床,而流脑病人收到30多名,只得因地制宜对病人进行抢救。治疗流脑也只有他1名医生和2名护士,经过5天时间夜以继日艰苦的隔离治疗,流脑病人全部治愈出院,没有一例死亡,病人家属非常感谢,把他们的亲人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。而当时的泗门区医院流脑病人死亡共7例,宁波派人去检查。

1962年夏季,周巷区义四公社曾发生一例真性“0.2病,因这是烈性传染病,必须在其家里进行严格隔离,需要医院立即组织抢救人员到其家中进行救治。当时下乡轮到一位女医生,因她儿子是婴儿期,我岳父就主动代她参加由7人组成的抢救小组,并担任组长。抢救小组一到病人家,见病人上吐下泻,都是喷射性的呕吐,水样腹泻,显得严重脱水,已发生中毒性休克,处于病危状态。抢救小组立即进行紧急抢救,实行三管齐下方法,手臂和两脚同时挂上三瓶生理盐水,并采取了抗休克措施,共用去生理盐水数十箱。当时见到如此危重病人,他感觉担子很重,一方面要抢救病人,另一方面还要做好抢救小组自身的防护和控制病情的扩散。要求县人民医院领导派一位主任医师到现场进行指导,但人民医院答复:“你们这样抢救是对的,我们抽不出人。”抢救小组立足自身力量,精心医治,昼夜值班。作为组长,他更要时刻关心病人的安危,往往晚上要用更多的时间观察病情变化,及时进行抢救。经过抢救小组经过77夜的全力抢救,终于把病人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。慈溪人民医院领导得到抢救成功的消息后,对周巷“0.2病抢救小组进行了表扬。

廉洁奉公勤俭节约

我岳父转业后当过多年医院的领导,从不谋取个人的私利。就连其妻子有机会安排护士工作也不肯。我岳父的岳父生前在上海开过牙科,我岳母也当过帮手,具备一定的护士基础。从浒山、龙山、逍林到周巷一路过来,医院经常招聘护士,我岳母到慈溪后没有工作,岳父有很多机会可以把岳母招聘为护士,可是我岳父就是不同意招聘。他说不愿给组织添麻烦。他说我出生入死打仗是为广大劳苦大众谋幸福的,我们家已经有一个人工作了,其它家庭更需要有就业人员,只为自己考虑这不是共产党员的品格。如他当龙山医院院长时,龙山区各联合诊所缺少护士,他向县卫生局要求护士,局长说,要靠各地自力更生。他招聘了一批护士,组织办起了一个为期8个月的护士培训班,毕业后分配到龙山区5个联合诊所。到目前说起这事,我岳母对岳父还有意见,她说要是当时参加工作,就有退休工资,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就会有明显的提高。为了弥补这一“过失”,我岳父几十年如一日,对岳母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。

他勤俭节约不忘本。经常教育晚辈,挣钱好比针挑土,花钱犹如浪淘沙。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,工作上要高标准,生活上要低要求。只有这样,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克服,不管到什么地方都能生存。我岳父虽然是一个离休干部,但他可以说是一个节约的人。他过去到浒山办事都是骑自行车来回周巷,一直骑到80岁。近年来,他每个星期要好几次要去邮局寄稿件,但他都是一拐一拐地走过去。晚辈们一直劝他坐出租车或黄包车,可是他说一方面是为了生命在于运动,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约,还是坚持走好。今年11月的一天,他去邮局寄稿件时不慎脚一滑摔倒了,造成前额摔破鲜血直流,被110救到医院急诊缝了4针。到了他这样高龄的离休干部,国家有护理补贴,完全可以请一个护理员,晚辈们也劝他请个保姆帮助料理家务,可是他不肯。星期天儿女们到他家团聚,客堂里一般都开着两盏日光灯,遇到这个时候,他会稍稍地走过来关掉一盏,开始时晚辈们会埋怨他太过分了,后来慢慢习惯了。他还把平时用过的纸板箱节起来整齐地叠在阳台,等节多时当废品卖掉,晚辈们说他家不象一个离休干部的家庭。有一次我要写一个手机号码,在他的书桌上拿了一张信笺,他看到后说这样浪费,给了我半张废纸。从他点点滴滴的潜移默化中,晚辈们渐渐地被感化了。勤俭节约,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晚辈们要继续把这个传统美德传承下去,从举手之劳做起,从节约一度电、一张纸做起,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,只有时时处处从我做起,点点滴滴都节约,我们才能节约资源,这样我们的地球家园才会永远美丽富饶!

笔耕不止报党恩

他离休后35年如一日、充分发挥余热,积极写稿报答党的恩情。不断向《中国老年报》、《浙江老年报》、《宁波老年报》、《长寿杂志》、《上海自我保健杂志》、《健康指南》、《慈溪日报》、《安徽日报》、《东阳老年报》、《宁波广播电台》、《慈溪广播电台》、《桥城红枫》等报刊杂志电台投稿,共录用稿件3960多篇,获得《中国老年报》特等奖7次,《宁波老年报》一等奖21次,《宁波广播电台》三等奖13次,《华佗医药》发表了他写的“我患白内障12年”获奖。还编写出版《老年人养生保健》,向人民交出了合格的答卷。

1982年离休后,积极响应周总理“活到老、学到老”的号召,充分发挥余热,孜孜不倦,勤于学习写作,争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。但从一个医生到一个作者,从一个只读过几个月书、没有写过稿件到学会写稿,从中经历了艰难的历程。刚开始时,他绞尽脑汁写稿70多篇,可是稿件寄出后如泥牛入海,一篇也没有被采用。后来,他的写稿精神终于感动了《宁波老年报》的原编辑赵为和施环珠。他们说,你写稿的精神很好,积极性很高,但由于找不到写作方法没有登出来,主要是没有掌握写作要领。他们多次来信辅导他,要求他在写稿时要写得具体,抓住要点,同时建议他要好好看看人家报纸、杂志上刊登的文章,从中找到规律。他按照指点的方法苦苦探索,努力实践,终于稿件的质量不断得到提高,慢慢被录用了。每当报刊刊登了他的一篇篇稿件后,他心里非常高兴,千方百计找到有自己稿件的报刊,把稿子剪下来,贴在自己的剪报本上,按年月排起来,还经常拿出来看看,并对照原稿,看编辑是怎样删改的,为什么删改,这样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写稿质量。他还把他写的稿件进行比较,看哪篇写得好,好在什么地方,哪篇写得差,差在哪里?仔细看看,反复琢磨,不断总结,不断提高了写作能力。是这几位编辑老师把他引上了写作的坦途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,《中国老年报》、《宁波老年报》等报刊能经常看到他的文章。

学会写稿后,他的激情涌动,常年不断笔耕。他想把自己参加革命的经历写出来,教育后人珍惜无数革命前辈浴血奋战,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;他想把自己从医多年的经验写出来,帮助人民防病、治病救人和保健养生,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;他想用自己孜孜不倦写稿的精神,激励后人努力奋斗、艰苦创业,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。于是,他克服种种困难,长期坚持写稿,35年如一日,从未间断。他撰写革命回忆录、医务知识实践、保健知识等多数被录用,深受读者的欢迎。《中国老年报》的编辑经常向他约稿,他撰写的革命回忆录“血战三台山”刊登在《中国老年报》,“四次虎口送伤员”刊登在〈浙江新四军研究会〉杂志。他撰写的“病从心生”、“要共享首先要共想”等稿件刊登到《浙江老年学会》和《宁波老年报》后,受到省老龄会领导的赞扬。除了写上述稿件外,他还经常写社会新闻。如有一次,周巷油厂的祝月琴到到余姚市去找外孙女,找来找去找不到,后来一个小青年帮助她几经周折找到了外孙女,祝月琴正想感谢他时已不见小青年的身影,祝月琴很感动,找到他写稿表扬这个无名英雄。后来他撰写的《老外婆寻亲遇雷锋》刊登在《慈溪日报》上。最近几年,尽管他写稿遇到了很多困难,如他的眼睛视力下降,字已经看不清了,他就用放大镜看,用放大镜照着写稿,还有他的右腿的膝盖骨生了骨刺,走起路来很痛,但他还一直坚持,写好稿件后还要经常到邮电营业所去寄送稿件,在周巷镇政府花坛至邮电营业所的路上,可以经常看到他拄着拐杖一拐一拐的身影。

现在,他虽然眼花、腿痛,行动不便,但还坚持写稿,晚辈们看了很心痛,劝他不要写了。他说,只要我活着,就要坚持写稿,做一点力所能及有益于人民的事情,报答党的恩情。

 


"; document.write(str); document.close();}

】【打印】【关闭】【顶部】    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